【編者按】2018年12月25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發布第三屆“央企楷?!?,經推薦遴選,中國航天科技孫澤洲、兵器工業集團鄒汝平、中國華電艾爾肯·買買提、南航集團劉宇輝、中國建材彭壽、中國中鐵王杜娟(女)等6名個人,中國石油亞馬爾項目團隊、中國三峽集團三峽電廠精益生產管理團隊、中國遠洋海運中遠海運(比雷埃夫斯)港口有限公司項目管理團隊、招商局集團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管理團隊等4個集體榮獲第三屆“央企楷?!睒s譽稱號。今天為大家帶來中國中鐵王杜娟的故事。
很少有人能想到,動輒百米長、數百噸重的龐大盾構機,竟出自一個柔弱女子之手。從2008年,這個“女漢子”帶領團隊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復合式盾構機,到如今打破“洋盾構”壟斷,她已主持設計盾構機近700臺。她,就是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杜娟。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鐵裝備時,王杜娟作為科技創新代表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了盾構機的原理及應用情況。
王杜娟長期致力于隧道掘進裝備的研發工作,作為技術骨干,先后參加4項國家863計劃項目的研究工作,通過“復合盾構樣機研制”項目的實施,成功研制出擁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首臺復合盾構,并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她帶領團隊摸爬滾打17年,完成盾構設計500余臺,研發了一批具有奠基性、開創性、戰略性、挑戰性的國內首臺和世界首臺產品,超大斷面矩形盾構、馬蹄形盾構設計制造技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4項技術國際先進,8項技術國內領先,主持編寫國家標準3項、行業標準2項,參編國家標準6項,為推動盾構重大技術裝備的國產化以及產業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打破國外壟斷,造中國人自己的盾構
王杜娟2001年從石家莊鐵道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工程機械專業畢業,進入了中鐵隧道股份新鄉機械制造公司工作。工作中的王杜娟開始關注隧道施工的核心裝備——盾構。長期以來,國內盾構市場完全依賴進口,不僅價格昂貴、制造周期長,關鍵技術也受制于人。
這讓王杜娟有了自主生產盾構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覺得有一些問題,一個是很多改進的想法不能得到實現,得不到外國人的重視;另外就是外國盾構設計師離我們遙遠,平時也不愿意長途跋涉來到中國。后來我們就在考慮,自己能不能試著做一些盾構的部件,比如說刀盤?!?/p>
為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局面,國家早在2002年就將土壓平衡盾構關鍵技術研制列入“863計劃”。當年10月,中鐵隧道集團盾構機研發項目組正式成立,王杜娟成為項目組18位成員之一,這支被稱為“筑夢之隊”的項目組開啟了我國盾構研發的新歷程。
經過7年的不懈努力,王杜娟和同事們成功實現了刀具—刀盤與液壓驅動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及其應用等5項關鍵技術的突破。2008年4月,成功研制出我國首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復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整機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多項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填補了我國在復合盾構制造領域的重大空白。
隨后機器被應用到天津地鐵項目,在施工過程中,王杜娟和同事們研發制造的盾構機表現最優,不但掘進速度快、地表沉降控制得也很好,成功穿越渤海大樓、張學良故居、“瓷房子”等組成的歷史文化街區,這是施工難度最大的標段,得到了國內外的一致認可。由此這臺功勛盾構機被命名為“中鐵一號”。
扛鼎國產,比肩世界,造世界一流的盾構
隨著國內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高潮的掀起和國家有關部門及中國中鐵對盾構產業政策及資金扶持的逐漸加大,王杜娟的“民族盾構夢”有了更大的舞臺。
王杜娟和團隊從雪域高原到深海隧道,從冰封北疆到酷暑南國,足跡遍布全國40多個地鐵建設城市。同事賈連輝回憶說:“在一次盾構機的調試過程中,因為地面比較滑,她在井下摔倒了,全身都是泥水。這個時候她并沒有表現出氣餒,二話不說繼續進行調試。這個時候我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這樣一個女性科技工作者,是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榜樣?!?/p>
如今,中鐵裝備盾構訂單累計達到765臺,出廠623臺,出廠盾構已累計安全掘進1200多公里,盾構產品市場占有率連續6年國內第一。同時,中鐵裝備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同馬來西亞、新加坡等14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貿易往來,在國際市場上正向“世界第一”發起沖鋒。
王杜娟說:“現在,我們已經在大直徑盾構領域有了一定的市場占有率,而且打破了國外對這一領域的壟斷,可以說最后一塊陣地被我們拿下了。我們一直在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三個轉變’的要求,未來我們也會繼續做好盾構制造創新的工作,不負重托?!?/p>
【責任編輯:語謙】